万吨巨船开足马力,“砰”一声撞向航母,美军却无任何预警措施
战机坠海、航母撞船,美军事故为何密集发生?
一天之内,美国海军遭遇了两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在加州圣迭戈港,一架EA-18G电子战机轰然坠入海中,而在地中海,“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竟与一艘商船不幸相撞。
这一连串事故犹如重磅炸弹,在国际军事圈内掀起轩然大波,人们不禁对美军的设备维护和指挥能力提出了尖锐质疑。
1、万吨巨船开足马力,撞向美航母

首先,谈到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这可不是一般的飞行器。作为美国海军的“隐形守护者”,它的任务是在现代战争中干扰敌方通信和雷达系统,可以说是为夺取天空制空权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这样一架重要的战机居然以如此戏剧化的方式结束了它的使命,真是让人心头一紧。而就在大家对电子战机问题感到担忧的同时,“哈里·杜鲁门”号航母的碰撞事故再次敲响警钟。
根据美第六舰队发言人戈尔曼的紧急声明,碰撞发生在夜间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当时杜鲁门号正在驶入塞得港,准备穿越苏伊士运河以便前往红海进行海上巡逻。在此过程中,一艘从苏伊士运河驶出的万吨级商船因未能在低能见度下及时发现航母而全速撞了上去。
耐人寻味的是,美军航母竟然没有采取任何预警措施,令人难以置信。
这艘货轮,是一艘重达万吨的商船“贝希克塔斯-M”,通过AIS船舶定位系统的数据可以看到,这次特大事故发生在距离塞得港外大约6海里的地方。
2、美军威慑力是否已经减弱?

碰撞使得杜鲁门号航母的水线以上部分受损,目前尚不明确是否需立即维修。该航母仍停泊在东地中海,其舰长表示推进系统正常,说明航母仍具备行动能力,但具体损毁程度尚待评估。
“杜鲁门”号航母的碰撞事故,乍一看只是一次交通意外,但从更深层次分析,这起事件揭示了美国海军在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时潜在的作战隐患和反应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在胡塞武装多次宣称针对美军航母发起袭击的背景下,这次事故更显得意味深长。
近年来,也门胡塞武装与伊朗关系密切,而美国则一直对伊朗保持高压政策,这无疑为双方的对抗埋下伏笔。不久前,胡塞武装还高调宣布对包括“杜鲁门”号在内的多艘美军舰艇发起攻击。
在这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杜鲁门”号航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威慑。然而,航母与商船相撞的消息一出,不禁让人怀疑这份威慑力是否已经减弱。
3、美军事故为何密集发生?

在此次事故之前,美国还发生了密集的摔机事件,短短几周内,从阿拉斯加的F-35A失控坠毁到华盛顿客机与“黑鹰”直升机的空中碰撞,再到费城医疗包机的悲剧,美军的频繁失误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业内人士纷纷指出,美军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全球舞台上如履平地,而是在挑战和威胁中步履维艰。对于一个一直以来将海上霸权视为骄傲的国家来说,这样的局面无疑是个不小的困境,
其实,细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可能隐藏着更多关于美国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挑战。
首先,全球局势紧张,美军多线作战和快速反应需求不断提升,训练强度和操作压力自然成倍增加。此外,设备老化与更新不及时也是不可忽视的隐忧。在内外部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美国军方的管理效率和执行能力更是遭到质疑,甚至传出“帝国黄昏”论调。

